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璀璨的文明 (第2/15页)
》一书,对埃及象形文字提出了许多见解,对后世的释读者产生深远影响。 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在大力提倡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同时,也关注了埃及文明,很多学者都来到埃及收集铭文,让赫拉波罗之后沉寂了1000多年的象形文字解读又出现了热潮,其中最著名的释读者便是罗马大学教授、神父阿塔纳西乌斯·基歇尔,他在1636年出版《科普特语和埃及语的先驱》,为象形文字和科普特语研究释读奠定了基础。 1762年,法国学者巴斯勒密指出,象形文字中用椭圆形圈起来的是国王名字。1785年,另一位法国东方学家奎尼丝试图证明中国古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具有同一性,属于同一语言系统,这都是向着正确释读象形文字迈出的脚步。而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对埃及古迹十分欣赏,带去了175名各类专家、学者组成的科技团,责令他们收集、整理和研究埃及文物古迹。1799年7月,法军在尼罗河口西端修筑战壕时发现了写着3种不同文字的罗塞塔石碑,引起了语言学家的重视。他们首先解读了石碑下方希腊文内容,然后通过对照解读了石碑上端的古埃及象形文字。 罗塞塔石碑的出现是古埃及象形文字研究的重大突破,轰动了整个欧洲。英国科学家、语言学家托马斯·杨通过对世俗体文字划分成组,让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成为成功释读象形文字的关键。 象形文字最后的成功释读是由法国学者商博良完成的,他从小便对埃及学有浓厚兴趣,钻研了古代语言、古代史和科普特文之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研究,得出了象形文字既是一种表音文字,也是一种表意文字的结论。商博良的研究让他成为象形文字真正的释读者,1822年,他在巴黎科学院的学术会议上宣读了自己的论文,就象形文字释读进行了专题报告,这一天也是埃及学这一新兴学科的诞生日。自这一日起,对埃及文明、象形文字的研究真正呈现出科学性、体系性的推进。 在人类文字形成的过程中,埃及象形文字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记录了埃及的古代文明,更对现代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阿努比斯和象形文字。阿努比斯是埃及导引亡灵之神,长着狼头人身。 史上最早的太阳历 从事生产活动的人们必须知道天时,从人类有了农业与游牧生活开始,便试着制定历法。古埃及人利用自己的智慧,根据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开始了天文学的研究,并且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尼罗河的启迪 早在公元前3000年之前,古埃及人为了安排农事,就开始研究尼罗河涨落和天象之间的关系。每年的6月15日,尼罗河泛滥的第一个洪峰就会达到孟斐斯。与此同时,在尼罗河下游,早晨可以看到天狼星与太阳在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他们将这个时间点雕刻在竹竿上,并每年加以比较,发现两次泛滥之间总是相隔365天。 天狼星被古埃及人尊为伊西斯女神,据说尼罗河的泛滥是因为她的眼泪而引起。每年泛滥日与天狼星出现的日子吻合,这一现象启迪古埃及人确立了回归年的算法,将尼罗河泛滥、天狼星出现的日子定位每年的岁首,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有30天,12个月合计为360天。而另外的5天分别献给大地和植物之神奥西里斯家族的5位神祇,庆祝他们的诞生,是年终享宴的日子。 拉美西斯二世的王后纳菲尔塔莉(nefertari)与伊西斯女神(右)。 根据尼罗河涨落和庄稼的生长情况,古埃及人还将每年的12个月划分为3季,每季4个月。第一季叫作“阿赫特”,意为“泛滥”。因为这个季度是尼罗河泛滥的季节。第二季叫作“佩雷特”,意为“出”,因为这个季节虽然是埃及的冬季,但此时尼罗河的洪水开始退去,留下肥沃的淤泥与土地,幼芽也随之出土,是播种和农作物生长的季节。第三季叫作“夏矛”,意为“无水”,这个季节属于埃及的夏季,干燥无雨,也是收获并贮藏谷物、收拾田地的季节。人们在这一季里做好准备,迎接下一个尼罗河泛滥季的到来。 ◎深远影响 根据尼罗河的潮水启迪,古埃及人制定了太阳历。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太阳历,它的历法简明、实用,对于后世通用的公历产生了直接而又深远的影响。 古埃及太阳历对于农事的安排虽然已经非常准确,但因为他们不知道置闰,所以太阳历与回归年(地球围绕太阳准确公转一周)之间还是存在1/4天的误差,这导致每过4年就会有1天的误差出现。天狼星的运行周期是1460年,经过一个周期之后,这种误差积累成了1年。古埃及人在长期使用太阳历的过程中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因为太阳历推行时间太久,以至于无法纠正。 公元前238年,托勒密三世曾经下令每4年增加1天,以纠正太阳历的误差,但并未被埃及人接受。一直到根据月相周期制定的古罗马历法出现,罗马政府在历法中加入了闰月,才让历法和季节得到了较好的调整。公元前59年,儒略·恺撒请天文学家所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