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5节 (第3/3页)
起身敷衍鞠礼:“天色晚了,朕要回昭阳殿照料晚晚,母后也早歇着吧。” 转身阔步而出,留下谢太后气得砸碎了手边瓷瓯。 夜间安静,瓷器的碎裂声尤为刺耳,崔氏女听到动静进来,见一地狼藉,忙让宫人收拾,她则绕过去,上前宽慰太后。 谢太后除了留韦浸月在身边,还留了崔氏女和高氏女。 高氏女骄矜,韦浸月清高,谢太后用着都不顺手,唯有这个崔氏女,乖巧柔顺,小意体贴,颇入谢太后的心。 崔琅嬛出自清河大族,说起来与当年善阳帝的崔昭仪属同族,但崔昭仪出身旁系,崔琅嬛可是正儿八经的清河崔氏嫡出。 若是严格论起来,崔琅嬛的出身可要比当年的崔昭仪高了许多。 谢太后颇有些遗憾地看着崔氏女:“琅嬛,你这般懂事,也系出名门,比皇后好了不知多少,偏皇帝让妖女迷惑,识不得明珠,若你能得圣宠,那该有多好。” 崔氏女面露怆然:“臣女负家族期望入京,也希望能有个好前程,奈何入不了陛下的眼,说到底都是臣女无用。” 谢太后瞧着她,愈发怜惜。 崔氏女陪着谢太后说了会儿话,无意中说道:“这坊间尚有恭敬婆母、晨昏定省的说法,到了宫里竟全都废止了,说句大不敬的,皇后对太后也太怠慢了些。” 谢太后轻哼:“怠慢?说得也太轻了些。” 谢音晚岂止对她怠慢,是恨不得上来扒她的皮,啖她的肉了。 宫女递上新添过炭的手炉,崔氏女伺候谢太后脱履斜倚在榻上,往她脚边塞了一个手炉,柔柔和和道:“那也太不像话了,不如给她些教训。” 谢太后嗤笑:“你说得倒轻巧,没瞧见皇帝护她护得严严实实,怎么教训?” 崔氏女道:“尚宫局新送来一些香料,臣女瞧着里头有皇后最喜欢的都梁香,不如送给她,也算缓和两殿关系。” 谢太后随口说:“可真是给她脸了,哀家还给她……”她猛地会出深意,愕然看向崔氏女。 崔氏女盈盈浅笑:“臣女粗识医理,可往里面添几道杂香,嗅不到一日便会浑身长起红斑,要半月才能消。娘娘虽然一直缠绵病榻,可依旧花容月貌,必然要得陛下怜惜。可若她不美了呢?这天下的儿郎倾慕女子,哪一个不是先由色起?” 谢太后越想越觉得此计可行。就算被发现了,也是尚宫局渎职,没有调理好香料的配方,她们不敢不认。且又不是害人的东西,不过长几道红斑,就算叫皇帝查出来,他也不好发作。 崔氏女观察着谢太后的脸色,试探道:“不如叫韦姐姐同臣女一起去拜见皇后娘娘。” 谢太后瞧着她笑了。 谁都知道那韦浸月和谢音晚私怨颇深,万一此事败露,这戕害皇后的罪名大可推到韦浸月身上,崔氏女既在她这里得了便宜,还给自己留了退路,找好替罪羊。 好一招祸水东引啊,她可真是太喜欢崔氏女这股子机灵阴毒的劲儿了,也只有这样的女子才能在这未央宫里闯出一片天地。 其实谢太后早厌烦韦浸月了。进宫这么久,笼络不住皇帝不说,见天的自命清高,自许深情,半点手段使不出来,只会抱着那点子昔年旧情顾影自怜,叫谢音晚压得死死的。 真是枉费了她在韦浸月身上下的功夫。 她和韦家是有些交情,当年韦浸月的父亲韦商官述漳州太守,给她办了一件事,帮她稳住后宫地位,她也一直投桃报李,对韦商的一对儿女都很照顾。 奈何韦家姐弟不争气,也就怪不得她无情了。 这世上的结盟,总得有利用价值才能更稳固,不然,凭她这么自私的人,凭什么总要去做活菩萨。 两人商量好,各自安歇。 “当年世宗皇帝在位时,韦商官拜漳州太守,漳州盛产香料,每年进贡数目繁多,很得当时还是贵妃的谢太后喜爱。谢太后年轻时注重保养,托韦商替她寻过秘制养颜膏,据说效果不错。”望春念着校事府呈上来的密折。 听得萧煜直皱眉:“朕让他们秘密探查谢太后和韦家的勾连,他们就查出这么些鸡毛蒜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