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8章 一文十只 (第2/2页)
了一些改变。 既然自己要置身其中,也就不该再冷眼旁观了,可他,又能做些什么呢? 于他,朝局动态往往是木已成舟才传到自己耳中,即便提前知晓,他也无法左右。到最后这些忧国忧民,也只能化作一句“天佑大明”的祈祷,别无二用。 时光匆匆而过,转眼间便来到了金秋十月。 正逢休学之日,沈家兄弟为多在书院学习,已然两三个月没有回家。这一日向骆逋告假三日,沈康托人传信儿到下南村家中,下晌时沈成便赶着牛车来书院接二人回家去了。 此番时节正是抢收的时节,再加上沈家梯田里的那些螃蟹待收,家中早已经忙得团团转。 虽然有王二为代表的那些泼皮无赖做帮工,但还是忙活不开。 牛车上,沈成闷声道:“今年丰收了,山下的十亩良田收了十六石粮食,今年的吃穿用度照比往年多了一些,刨除用度与赋税,倒是没剩下什么。山上水田收成虽然比不上山下,三十亩也收了四十石。折算成银子,能有二十两。总算是没赔钱。” 刘术一听,高兴极了,连忙拱手道:“恭喜沈老爷,二位沈小郎。” 沈康坐在牛车上,闻听此言也是惊喜,扬高声音问道:“稻蟹呢?” 沈成顿了顿,道:“怪爹没事先找好酒楼商户收蟹。” 沈康心下一沉,有些诧异,问道:“他们不收稻蟹?” 沈成沉了一声气,道:“经人说,时下人们多喜食南方的蟹子,对于本邦产的稻蟹,倒也不是不收,只是价格太低了,只一文钱十只,无论大小。” “啊?”沈昌大惊,蹙眉问道:“一文十只?那起子酒楼里卖的螃蟹,动辄就是一两二两一只呢!”他丧气的喘了喘接着问:“咱家收了多少只稻蟹?” 沈成哭丧着脸,双肩耷拉着,闷声道:“多少只?这怎数啊?价钱也没谈妥,哪敢收蟹?只能先养在田里。求着里长帮忙称过一亩的蟹,算下来,三十亩大概能有二十石重!约莫着有近两万只,按照商家酒楼给的价钱,折算成银子,能有二两。” “二两啊!”沈昌笑道:“那多好啊!今年能多赚二两银子,加上稻田,那就是二十二两呢!爹怎么还不乐意呢?” 沈成道:“浑小子,你懂什么!能这么算账吗!” 沈康捻着袖口,叹口气,慢声问道:“爹别急,慢慢说,咱们一块想想办法。” 刘术也跟着安慰着:“正是这个理,先别急,俗言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沈成“嘁”了一声,嘟囔道:“别信这些骗人的话,若是真的,大明得有多少诸葛亮?” “呃...”也是。 沈成叹口气,接着道:“王二那些人帮着抢收粮食,干得都是体力活儿,因为农忙雇不到人,只能一日供他们三餐。又得一人给日三十钱的工钱,十五个人,抢收十日,加在一处,那就花费了三两多银子!” 他深深叹了口气,接着道:“这还只是收稻的费用,若要收蟹...还得再拿出这么些来,忙碌一年,一来二去,还能剩下个屁?” 沈康微微凝滞一瞬,不行,稻蟹的价格必须提上来,否则就真的白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