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9节 (第2/2页)
不说,我也能猜得八九不离十。” 他半是幸灾乐祸,半是真情实意,“安乐侯的嘴上从来不饶人,圣上未曾派人将这事传出去,但安乐侯已经将此事闹得沸沸扬扬了。不过除了宗亲,倒是没有多少人骂你,相比于你,你的弟弟争议倒是很多。” 薛二公子这名声是彻底没了,背上个又蠢又毒的称号。 薛远没理,过了一会儿,才说:“你给我写首诗。” 常玉言一怔,“什么?” “夸一夸我的英姿,”薛远终于睁开了眼,眼中的血丝满溢,乍一看,如同眼中溢满了血一般可怖,生生把常玉言吓了一跳,薛远看着他,淡淡继续道,“相貌、家世、经历、军功……好好写。” “这、这是什么意思?” “让你写就写,”薛远勾起唇,阴阴冷冷地笑了,“写得好了,爷赏你好东西。” 两日时光稍纵即逝,等第三日时,便如在京城大内一般,各衙门正式在避暑行宫之内运转了起来。 顾元白与众位臣子上了早朝,早朝之上,按照圣上的吩咐,户部尚书将以往荆湖南和江南两地的税收实乃这两地税收之中的三成一事,通报给了满朝文武知道。 众位大臣哗然。 诸位家族当中难免会多多少少的有隐田现象。臣子背后的家族越来越富有,就代表着皇帝越来越虚弱,等皇帝虚弱到一定程度时,权臣就会诞生,僭越代为掌权,接着就是王朝的更替。1 这个道理,很多人都不明白,明白的人也开始在强势的皇帝手下谨言慎行。 他们心知平日里的税收绝对不是实际的税收,但三成?这也太吓人了些! 顾元白只是让这些臣子知道这一事罢了,等户部尚书说完,众臣面面相觑,吏部尚书突然上前一步,深深一鞠躬,竟然同顾元白告罪了。 顾元白眼睛微微一眯,意味深长道:“吏部尚书这是何罪?” 吏部尚书嘴唇翕张一下,手掌交握在身前躬身,“臣惭愧。” 利州知州,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踏进了孔奕林及众位大人精心布置的陷阱之中了。 反腐的监察官员刚走,后脚便迎来了孔奕林等人运送粮食和税银的队伍。这精心准备的队伍实在是太诱人了,利州知州忍了十几天,最终还是心痒难耐地忍不下去了,他将有一头“大肥羊”即将经过利州的事情,详尽告知给了各个土匪窝。 这一下,利州周围的土匪和利州知州这个大祸害,终于彻彻底底被一网打尽了。 因为土匪人数过多,东翎卫的人甚至不够。还好他们提前有所准备,联络到了本地的守备军,守备军马隐藏在暗处,未曾打草惊蛇,这一场逮捕利州知州的事,终究成功落幕。 这一些人已被压着回程,吏部尚书因为被顾元白命令同去处理利州知州结党营私一事,也因此对此多多少少听到了风声。 吏部尚书面色憔悴,神情之间一片认命之色。 顾元白自然知道他为何如此,吏部尚书官职高,乃是“双成学派”之中的重要人物,也是代表人物。如今被圣上吩咐着调查利州知州一事已觉出不安,现下,更是没有半分希望了。 这就是顾元白讨厌结党营私的原因之一。 “吏部尚书没有犯错,终年勤勤恳恳于政务,又何来告罪?”顾元白道,“还是说你们学派之中,一人犯错,便是其余人也不论对错,舍身同其共赴生死,不分青红皂白也要一力支持?” 此言一出,一些不明缘由正准备出列为吏部尚书说话的“双成学派”中的人,瞬间冷汗上身地停住了脚步。 皇帝烦结党营私,是因为党派之间会为了共同的利益,因为仁义相逼,而必须与党派之中的其他人站在同一条战线之上。 他们必须这么做,即便知道这么做会得不偿失,会失去官职甚至是性命,但苦着脸咬着牙也得站在自己人这边。 因为自古以来都是这样,这样的行为成为了众人的潜意识,而这样的潜意识,没人会觉得不对。 他们只知道,自己这一派的人,就要为自己人说话。 所以吏部尚书在顾元白根本没打算追究他时,他就自己站了出来,打算请罪。 吏部尚书哑言,低头不敢出声。 顾元白淡淡道:“退下吧。” 这就是不追究的意思了。吏部尚书依言退下,顾元白转了下大拇指上的玉扳指,心道,学派改革,在内外安定之后,必须要摆上桌面了。 对学派能造成剧烈冲击的东西,有一样,那就是现代之中学生的学籍。还有一样,正是全国统一的标点符号。 只有如现代一般,所有的学子只有拥有政府的学籍才能考试时,他们只有进入官学才能得到学籍时,这些抱团的学派和文化之中的糟粕,才会受到猛烈的冲击。 第66章 早朝之后的第五天,薛将军便率兵与张氏的商队一同从京西与河北交界处出发。 空地之上,万人齐聚,击鼓鸣锣之声响起,声音恢宏,响彻天地之间。 顾元白穿上了帝王礼服,一一为天地敬酒,为士兵祈福祭祀。 待他祈福完了之后,便是薛将军鼓舞士气的出征誓师。 薛将军经验很多,即便是随手拈来也让人听着热血沸腾。 但这次薛将军明显也很激动,他在说着边关游牧做过的事时,已经拳头紧握,咬牙切齿。 队列之中的基层军官会将薛将军的每一句话都一一传导下去,确保每一个人能听到主帅说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