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1章 落户 (第2/2页)
理解这些东西。 偏偏有春生聪明,一点就通,倒叫顾遥爱教得很是开心。 这些日子她都对牛头村的人极为防备,和春生也不用出门去地里做活,干脆抱时间划分了,上午教春生习字。下午顾遥就自己一头扎进书里去了。 既然要参加科举,她就要好好她学一学冶国防世的文章。说学识她或许是有的,九岁之前,文康帝请了最好的老师来教她。因为是唯一的公主,本朝又有女帝先例,几乎所有人都晓得祁阳公主是要被封作皇太女的。 作为皇储培养,自然是扎扎实实地学了些东西。 只是到了后来,林修害死先帝,将杜杳软禁起来,自然不敢叫她再碰这些在国经世的文章了。杜杳就看笔记、看话本子乱七八糟的,什么都要看。 她学得颇杂,可种举倒是侧重于四书五经的。 四书五经啊,她都不知多少年没碰过了,是要好地地学学。她这样子,倒不会张狂到认为自己随便考考就能中进士。 大齐多少子民?可考中进士的又有几人?寥寥数十人罢了! 顾遥已经想好了,等在牛头村弄到了户籍,她就去上蔡城。 上蔡繁华,文化、经济都是大齐之最。 书院也多。 天下闻名的沧浪书院就在上蔡。 好的书院都是有院考的,考中了才能拜入门下读书。固然可以自己随便请一个老师,都是可以参加科考的,可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同窗就代表着不同的机缘。 再说了,如论浪书院这般的。里头的老师都是最为出色的大儒,进沧浪书院读书,自然能有更好的资源,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前世被夺走时东西,她要拿回来。 如今这个身份,想得制权力,想进入官场,只能参加科举。 要参加科举,那就只能读书。 要想把书读好,她就要进入大齐最好的书院。 沧浪书院啊……顾遥收紧了手,紧紧抓住自己手里的书。 她必须要这样做,平民想要读书何其之难,想要考中进士又是何等之难,就算她是高高在上不问疾苦的祁阳长公主,也是知道的。 学问,机遇,运气,一个不能少。 中了进士还不算,若是名次不好,更是在官场上磨砺一辈子,也升不了好的官职。 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如内阁。 就算是私下流传的几句话,可也是不成文的规矩。大齐子民数百万,可一甲进士却只有三人。 所以,无论做什么,她都必须削尖了脑袋往里钻。 重活一世,也只是想要弥补这样的遗憾罢了,自然要拼尽全力。 顾遥将下午到晚上的时间全部都划分为自己看书的时间,春生倒是半点微词都没有,而且倒是能自己做饭。 穷人家的孩子,就是才十一岁,做出来的饭倒是比顾遥强多了……作为杜杳,她可是半点不会,全仗着自己有顾遥的记忆,可到底手脚总是作对,怎么也做不好。 两人倒是其乐融融,日子过得平淡如水,难得的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