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1章 姐,你就别惦记票啦 (第2/3页)
不能干啥干啥的... 那就更更更难了。 巧了,今天这个新人导演吧,就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下午一点,对方带着资料和相关人员也亲自上门了,而毛一航就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位:不是,她,也是来搞电影的嘛? 开门,对方笑了: “哎呀,今天是不是改叫叶老板啦?” 叶青也笑:“都可以,玲姐你随意啊,来来来,大家都先进来坐吧。” ... 贾玲最近很忙,除了忙着录综艺,跑节目,还要忙着给她的一部戏拉投资。 这部戏改自她16年的一部小品《你好,李焕英》,当时是关于她的妈妈的一个作品,然后演完贾玲百感交集,觉得想把这个故事拍成电影来纪念母亲。 这个想法于是一直持续了两年多,筹备也是,只可惜很难搞啊。 贾玲想要的投资并不少。 诶,有人会说,她自己不是有公司么? 公司起头,后续跟上也行啊,那《夏洛特烦恼》不也是搞出来了么。 其实她的公司大碗娱乐,比不上开心麻花——她们公司目前就她一个人比较出名,而且是演小品,这些年来也就勉强培养出来个张小斐和许君聪(就是演法师那个); 但开心麻花是话剧,本身改编就有优势了,还有要的投资也和现在不是一个级别的。 所以转来转去,不是没人有意向,毕竟本子和贾玲本人都有些名气。 但看见投资啊,就是望而生畏。 八千万啊。 我勒个去,你还是多找几家... 我再看看要不要投吧。 所以贾玲这边是广撒网,有碰到合适的就试试看吧,于是就真投到了青叶文化这边。 她和叶青之前在节目上见过,但熟也是说不上的。可有时候,有一点筹码就都得用上,她带着张小斐于是就这么上门了,还要开玩笑问道:“怎么样,叶老板有没有想法投个万儿八千的。” 这公司居然是叶青亲自在管, 她也是有点惊讶的。 很多明星都是挂名某企业,某火锅,某品牌之类的,实际上做的还是另外的人。 而这次见面虽然对方也有好几个人,但决定还是叶青来判断吧? 这就好像机会大了些。 “当然了,就是因为有兴趣才请你们来嘛。” 谁知道叶青有这个金手指呢? 他投了《李焕英》,又投了《流浪地球》,对于青叶文化的名声和以后发展都是好的。 所以叶青便直接道:“我们这边呢,对于具体的东西还是了解很少,得请你们讲一讲。” 贾玲和张小斐对视一眼,心道: 确实是认真地。 但贾玲也不虚,立刻进入公事公办模式,不开玩笑了:“好,那这个本子你之前听过吗?那太好了,这是我根据亲身经历改编的,走的风格也是搞笑,也有泪水,但不过分煽情的路线...” 两边对话就这么开始了。 一个是新手老板,一个是新手导演。 说的东西虽然都尽量认真,但赶专业的说辞还是差很多,尤其是贾玲,不小心就会有漏洞。 田盛已经开始扶额了,他之前推给叶青,是因为觉得可以大概投一下,说不定有惊喜,亏了就当赚赚资历,填充作品量这种。 结果今早,好家伙,老板说要多投。 我的大少爷诶! 知道你有钱,但你知道她这些话什么意思么?分析一下: “首部电影”=没啥经验;“纪念母亲”=不一定能找到广泛共鸣;“真事改编”=改编得不一定就适合市场;就连“已有成功小品”,也可以说: 这个故事已经被很多人看过一次了,哪怕剧本改了,也是会有所怀疑的... 雷区,真的不少。 怎么,老板看上了啥? 贾玲啊,还是张小斐呐? “然后大概就是这样了,我们对标的是.《夏洛特烦恼》14.4亿的票房,还有一个《乘风破浪》也有10.5亿票房。” “你们有这个信心吗?” 田盛忍不住插了一嘴。 “还行吧。” 贾玲赶紧也补充道:“而且我们这边其实已经有蛮多公司都有意向的,可能腾哥加我的组合,还是比较新鲜的吧。” 可不新鲜么? 沈腾3000万呐,都快占了投资的一半了。 田盛额头黑线,其实如果是没有沈腾的话,这部戏差不多加上宣发可能也就2亿回本。如今的话,可能要接近3亿,就有点赌了: 别看国内票房高的那么多,但《侍神令》这种制作都难破3亿了。 所以老板听完,应该会谨慎一些吧... 于是叶青说: “我觉得还挺好,我很有意向投资一把。” ... 田盛继续捂脑袋,贾玲这边的人则是愣了。 这家伙这么豪气的么,虽然知道你很有钱吧,但这个东西,不是几十万几百万的项目啊... “不是,小叶你可能没听我说清楚。” 贾玲都忍不住咳了两声,道:“我刚才只是大概给你介绍了一下,然后很多专业的东西,需要我们公司的人来给你解释。然后我们这边也是对创作,拍摄什么的,都要保留很大的自主...” “我知道,你听我说吧。” 叶青挥挥手,贾玲这个反应吧,跟当初郭帆见着他的时候差不多。 不同的是,当时郭帆那边还要草率些,那时候公司还没发展成啥样了,叶青在一个饭桌上就当场定下来了,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