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选秀回锅肉开始_第292章 加量不加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2章 加量不加价 (第3/3页)

关注度,没有对中文专辑国际排行榜的关注度高。大家反正各种惊讶于:
  叶青专辑,仅仅凭借在国内市场取得的成绩,竟然可以在国际上也名列前茅?
  嗨,怎么说呢...
  国内可是有十四亿人啊,只要这个市场发达起来,潜力有多大?
  《战狼2》能有56.8亿人民币,有人觉得是偶然,是天时地利;那《你好李焕英》前五十多亿,可都是靠的国内春节市场,同期还有《唐探3》票房也不低呢。
  所以国内市场真的发掘出来的话...
  能不厉害么?
  不过也有人问了:“诶,不对啊,这些年音乐市场好像也没有发展到电影市场那么厉害,不能类比吧...”
  确实音乐方面,其实整个行业确实没有电影市场那么的发达。
  但是叶青占了现在市场的大头:
  随着网友们逐步分析,人们赫然发现,叶青在音乐市场上的地位,就像是电影市场里的大热电影,甚至还不是一部,可能还是两三部。
  至少销量这块,当之无愧的重心。
  当然都聊到这了,自然也少不了一波评论:
  “下午1点,著名音乐人王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叶青的存在吸走了绝大多数对华语乐坛的关注度,不知道这是否会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可能和他带给华语乐坛的关注度,功过相抵。
  而且他这张专辑除了主打歌曲之外,只有《她的睫毛》比较有大的突破,所以每次都在增长的专辑销售额...
  真的能匹配得上吗?”
  但也立马有知名评论人张申格表示:“每次叶青发新专辑,都会有这种老生常谈出现。”
  他认为叶青的存在,
  绝对是拉高国内上限的存在。
  而叶青的音乐无论是放眼国际,还是立足国内,都是能增光添彩的部分。
  张申格表示,即使叶青吸走了大部分的目光,那也是叶青应得的。叶青带来的其实远不止关注度,而是标准线的上升,是新风格的发掘,是对音乐人的竞争。
  不去斥责那些因为差距,放弃努力继续赚快钱的人,反倒来斥责叶青少许的毛病,只能借用如下的片段回应...”
  说着,《让子弹飞》出场,台词随便一改:“他音乐差吗?
  很差.
  我音乐差吗?
  不错.
  你讨厌听他的歌吗?
  是.
  讨厌听我的歌吗?
  不是.
  那你不拿键盘挑剔他,你拿键盘挑剔我?
  因为你是好歌手!
  什么?这是什么狗屁道理?好歌手就得让人挑三拣四?”
  ...
  11月4日上场的这张专辑,从一发行的《霍元甲》火爆,到中途有人开始总结关心他的“天河娱乐阶段做了什么事”,又到“叶青是不是也要改名叶半壁”,再到例行的“叶青新专辑不如上一张,销量还这么好”,以及很快“平反”...
  都快形成规律了。
  媒体也有意推波助澜:
  因为只有有争议,才有更多的流量嘛。
  只是从12点开始,到8点之前,这些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
  很快,众人就把关注点继续放在这时候上线的新歌。
  “这波上线之后,肯定还会有人心动购买。”
  办公室里,贾坤肯定道。
  这种感觉,就好像买东西这次还额外送了点添头,就有平常不买,或者不在这家买的人...
  动了点心思。
  “是啊。”老大也点头,不过还是道:“但是送的歌,会不会不太好?”
  “这个,不大可能吧?”
  贾坤皱了皱眉:“如果送的东西不够好,其实可能反倒还会形成一个反效果。”
  买十斤米送三根棒棒糖,好棒!
  买十斤米送周淑怡陪玩,我去!自己人,别开枪...
  “不管了,听了就是了。我听这个,你听那个。”老大分配任务。
  于是他点击播放:
  11.「断了的弦」
  “我突然释怀的笑,笑声盘旋半山腰
  随风在飘摇啊摇,来到你的面前绕”
  贾坤也点击播放:
  12.「轨迹」
  “我会发着呆,然后忘记你
  接着紧紧闭上眼...”
  两人相视一眼:
  特娘的,这音乐市场的大头,不让叶青拿,让谁拿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