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皇帝的同人被发现后_语气软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语气软和 (第1/3页)

渭水江面开阔, 横断南北。
  此时距离赵殷回到宋国、宋君收到齐国陈兵渭水的消息,已经过去三日,打探消息的士兵可以骑着快马往返, 已经一把年纪的公孙先生却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宋君御赐的马车里垫着数重柔软的褥子, 白发白须的老先生拄着拐杖, 端正地坐在车厢里,眉头紧锁。
  外边驾车的士兵也很为难,来的时候, 宋君一面说要快点到,省得齐国发兵,一面又说, 要顾及老人家的身体, 不要把他颠散架了。
  公孙先生自己倒不在意, 反倒催促他们快走。
  日夜兼程, 直至第三日夜间,马车抵达渭水江畔的一个小镇。
  深秋时节,入夜之后,江上笼罩着一重挥散不去的白雾。
  江水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湍急无比,没有几十年行船经验的老手行船, 根本无法过江。
  来不及休整, 公孙先生匆匆换了件素衣,就找了一个同他差不多年岁的老船夫, 两人连夜渡江, 不用旁人跟随。
  一叶扁舟行得轻快, 很快就消失在弥散的白雾之中。
  也不知过了多久, 扁舟靠岸。
  月色不明,公孙先生要下船时,脚下一滑,差点跌进冷水里。
  虽然最后拄着拐杖站稳了,但还是浸湿了半幅衣裳。
  他轻叹一声,将衣裳从水里捞起来,拧干了,才继续向前。
  老船夫道:“我就在此处等着先生。”
  大约是公孙先生正出神,没有听见,头也不回地往前走了。
  齐国的营帐是根据阵法摆的,有股肃杀的气息,他再往前走,就被巡逻的侍卫拦下来了。
  他穿着单薄的粗布麻衣只身过来,为的是服软请罪,才好将齐军劝退。
  他客客气气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就站在冷风里等着。
  冰冷的衣裳贴在身上,将血脉都冻僵了。
  那头儿,主帅营帐里的傅让正捧着韩悯给他的那本小册子,认真背诵。
  士兵在外面通报:“王爷,宋国派了位老先生过来。”
  傅让合上书册,挑了挑眉:“他可有报上姓名?”
  “公孙论,公孙先生。”
  傅让惊地睁大眼睛,韩悯还真是神了,真被他说中了。
  现在就看这本小册子灵不灵了。
  他便道:“请公孙先生入副帅营帐。”
  两个士兵将公孙先生请到营帐内,老人家转头,看见被挂在高处的赵存的尸首,只觉得手脚发冷。
  他定了定心神,抱着必死的决心走进帐中。
  *
  远在千里的永安城,傅询的书房里,几个文人才开完一次小会,收拾好东西要走。
  韩悯将案上杂乱的纸张收起来,要卷起笔帘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少了一支笔。
  楚钰拢着衣袖在催他:“快点,快点,再晚赶不上出宫了。”
  韩悯把桌案上下都看了一遍:“等一下,我找不着笔。”
  “你方才不是拿着纸笔到处乱走了吗?肯定放在别人的桌子上了,等明天他们收拾的时候就找到了,走了走了。”
  不等韩悯回话,傅询便对他道:“留下来找,等会儿送你回去。”
  他再看向楚钰等人:“你们先走。”
  一行人只能作揖告退。
  走在台阶上,一时无言。
  楚钰往平静的池水里抛了一颗小石子:“我觉得圣上和韩惜辞最近不太正常,每次开会,圣上都会把他单独留下。”
  石子溅起巨大的涟漪,温言与柳停对视一眼,目光中都有些许无奈。
  能怎么办?
  察觉到气氛好像不太对,楚钰半玩笑道:“圣上不会悄悄给他加俸禄了吧?”
  还是没有人说话,最后他尴尬地摸了摸鼻子:“应该是没有吧。”
  *
  书房里,韩悯还在找他那支丢失的笔。
  傅询不经意间瞥见放在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