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节 (第2/3页)
整个平安镇。黄炎夏整日挑着担子到处卖豆腐,平安镇什么事情他不知道,他还知道韩家大丫头刚和王家退了亲没多久。 黄茂林立刻抬头替梅香辩解,“阿爹,您别听那些人胡说,韩大妹妹为了救几个小娃儿,被牛顶伤了,手膀子都吊了一个月,这才好呢。” 黄炎夏哼了一声,“你倒是知道的清楚,那韩家丫头才退了亲,你就上赶着,难道我们比王家差?” 黄茂林急忙解释,“阿爹,你不晓得,那王家小子学问不深,架子大的很。听说功名没考上,整日在家只管做少爷,不管爹娘兄弟劳累辛苦,韩家叔父原来图他是个读书人光鲜,如今一看,竟是个废物,还嫌弃韩大妹妹上街卖菜不体面?怎地不体面了,上街卖菜就是不体面?那咱们卖豆腐也是不体面了?” 黄茂林敏锐地把卖豆腐和卖菜两个事情搅和到一起,引起黄炎夏的共鸣。 果然,黄炎夏听说后,嗤笑了一声,“等他做了秀才公和举人老爷,再来嫌弃我们也不迟。这韩大东家什么都好,就是太要面子,坑了自家女儿。” 黄茂林不好说韩敬平的坏话,赔笑道,“阿爹,您不晓得,韩大妹妹能干的很,田里地里油坊里,等闲壮劳力都比不过她。” 黄炎夏斜眼看了他一眼,“我还听说她发脾气就要打人,万一以后进门,发起脾气来,我这老货岂不是也要挨打。” 黄茂林再次急着辩解,“阿爹,怎么会,韩大妹妹只打过一次人,就是她堂兄。韩大东家才死,他的长兄就要接管田地和油坊。说是接管,不就是来占便宜的,韩大妹妹这才逮着他儿子打了一顿。阿爹,她才死了爹,被人这样欺负,岂能将家业拱手让人。缺爹少娘的孩子,可不就得硬气一些,勤快一些。” 黄茂林这话说的略微有些重,黄炎夏愣了一下,想到儿子也是自小丧母,勤快懂事,心思却重。想来和那家丫头同病相怜,这才上了心。 黄炎夏也没说儿子,他是生意人,最懂人心,知道有些事情勉强不来,杨氏和黄茂林能维持表面和谐,黄炎夏就很满意了。 黄炎夏没有立刻答应儿子,“你说的事情,我知道了。” 黄茂林有些急,“那,阿爹,您答应还是不答应呢?” 黄炎夏打岔道,“好生磨豆腐。” 黄茂林不敢再问,心里坠坠的。就在这当口,杨氏进门了。黄茂林立刻不再提一个字,安心磨豆腐。 磨好了豆腐,爷儿两个分头行动,杨氏在后面冷哼一声。 原来这歹毒婆娘刚才在院子里听了大半天,全都晓得了。你看不上我娘家侄女,却想娶那个野丫头回来,也看我答应不答应。 杨氏吃了饭之后,就出门了,托人给她娘家带了话。她娘家离这里不远,也就二里路的样子,不到半个时辰,她嫂子就把她侄女红莲送过来了。 不说杨氏,黄茂林到镇上摆好了摊子之后,不出意外地等来了叶氏和吴氏。今儿梅香没来,一来叶氏不想让她过度抛头露脸,二来她也不想让女儿和黄茂林过多接触,再者,梅香在家里,已经能干不少活,给弟弟妹妹做饭不是问题。 黄茂林笑得毫无异色,殷勤地帮叶氏摆东西。他知道,往后想和梅香再说上话,非得把亲事砸实了。 叶氏笑着和黄茂林打招呼,从篮子里掏出两张鸡蛋饼,用一个茶碗装着的,递给黄茂林,“你早晨肯定没吃饱,我给你带了两张饼,快些吃吧。” 黄茂林笑着接过饼,“多谢婶子关心我,您快些去送菜吧,这边我给你看着。” 叶氏提前已经把要送上门的菜准备好了,除了冯家,还有另外一家卖香烛纸炮的汪家也从她这里定菜,还是冯太太介绍的客人。 她们两家一个卖棺材,一个卖香烛纸炮,关系好的很。汪太太见冯太太家每个集有人送菜,品相好且与市价一般,也从叶氏这里定菜。汪家人虽然少一些,但和冯家一起,两家能把叶氏的菜去了三分之一。 叶氏头一次去冯家送菜时,因冯太太要腌缸豆,故而那天得了十几文钱,但冯太太也不是天天都要腌缸豆,到后头,两家一起每天也就是十几文钱。 叶氏送过了菜回来,刚坐下没多久,忽然见到娘家弟妹李氏挑了担子过来。 叶氏立刻起身去迎接,一边走一边喊,“弟妹,弟妹,我在这里呢。” 李氏听见叶氏的声音,欣喜地赶了过来,“姐姐,我找你找了半天,你这地方真不错呀。” 叶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