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0节 (第2/3页)
码是认识的。 像方家那头,方氏也是让大牛带了信过去的,倒不是窝头写的,而是猪崽。 可以说,在窝头通过会试准备参加殿试的那段日子里,猪崽老苦老苦的,帮她奶她娘她大伯娘都写了好几封信。连推脱的理由都没有,不想干了她奶就念叨她,说你哥在备考呢,你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帮家里人写几封信就累了? 反正等大牛出发前拿到那厚厚的一大摞信时,铁石心肠如他,都忍不住开始心疼起了猪崽这个大胖侄女。 自然,这些信也送了出去,留下来的也有,那是准备捎带给老家礁磬村的亲眷们的。 看到方家人过来,魏大牛第一反应就是对方不认识字,让他来帮着读的,顿时吓得瞌睡虫都醒了,忙摆手道:“找别人读信去,不行就去找先生,横竖最近几天学堂都不上课。” “不是读信,是想请你做个中人,挑个好日子成亲。”方氏她哥赶忙解释。 “中人?成亲?”魏大牛寻思着既然都扯到成亲了,起码双方都得在场吧?那就跟自家孩子没关系了。 这么一想,他只淡定的询问是谁家的好事儿。 结果,等听完他就傻眼了。 …… 庄子上的流水席足足办了三天,来的却不仅仅是魏家的亲朋好友,还有很多不请自来的人。 人家倒不是贪图这一口吃的,是有那单纯为了沾喜气来的,那也是会赠礼的,不亏还能赚呢。但更多的人却是明摆着来送礼的。 出发之前,杨冬燕对大牛二牛再三叮嘱,最重要的两桩事情就是,其一不准答应儿女亲事,其二就是不能收礼。 当然,收礼也不是绝对的,像那些附近村子庄子上过来沾喜气的人,也不能是空着手来的,起码也会拎两斤鸡蛋,有些索性提着大肥鸡就过来了。像这样的,魏家照收不误,大不了回头就做成菜端上桌。 可显然,另外那些明摆着来送礼的人却不是这种情况。 直接送银子银票的,要不然就是百十亩地的田契,也有省城的铺面,还有送古董玉器的等等。 像这样的,魏大牛怎么可能收下呢? 拒绝,统统拒绝。 别家那是来者不拒,搁在老魏家,就是来者都拒。理由都是现成的,说自家老太太不让收。 于是,时隔多年之后,大牛二牛再度坐实了妈宝人设,甭管对方说什么,都不愿意收。 可光拒绝就成了吗?自有人索性直接丢下重礼,转身就离开。 魏二牛牢记着杨冬燕的叮嘱,急得不得了,倒是魏大牛格外得淡定,回头收拾收拾,就送去了省城的郡守府。 是的,就是济康郡郡守的府邸。 此时的郡守当然不可能是原先的那位蒋郡守了,最早因为事情紧急,安平王世子是临时任命了一些官员。可眼瞅着都两三年了,朝廷自然早就派了人过来。 值得一提的是,派到这边的人,是蒋家的人。 当然不姓蒋,却跟八大世家蒋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之所以派他过来,却是因为蒋家从中周旋的。 理由也简单,前头那位冒牌的蒋郡守搞出了那么大的事情来,哪怕任期前几年倒还算不错,但后面却是结结实实的坑害了一方百姓。蒋家是百年世家,自是将名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哪怕已经撇清了自家的关系,却也没可能任由济康郡里到处传播蒋家的坏话。 普通老百姓是考虑不到这一点的,他们只知道原先的那位郡守姓蒋。再一个,当初是蒋郡守自个儿扯虎皮当大旗,况且谣言这种东西,本身就是传播容易辟谣难的。 为此,蒋家不得不出面善后,又是安排自己人过来,又是暗地里支持这位新郡守,少不得自个儿贴资源扶持济康郡。 来此之前,杨冬燕也提过一句,真有什么问题可以去找新郡守,想来对方怎么着都会给点儿面子的。 魏大牛多听话呢,这不就收拾收拾,将这一大堆的重礼送到了郡守府…… 险些吓死人家可怜的新郡守。 本来嘛,拉着一车重礼去郡守府,那还能不是去送礼的?你说是去还礼的?反正就是一团乱的。 不过,也因为魏大牛这操作太可怕了,加上梁家人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当下就在圈子里帮着解释了一番,总算是将此事摁了下来。 经此一遭,魏家一行人都不在庄子上停留了,麻溜儿的离开了省城。 离了省城又去邻县的县城里,那里有教导过窝头的廖先生,即那位跛脚先生。这一回,可不光是有窝头的信件,还有闵同进士的。原本,闵同进士是将信托给了省学同窗的,可人家又不是